站点图标 度崩网-几度崩溃

2018投资上学会的事情

2018投资上学会的事情-度崩网-几度崩溃

编者按:本文转自陈悦天知乎专栏,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两月份写的东西,竟然拖了7个月才发出来,真是拖更严重,和各位朋友先说声抱歉。只是很多东西没有写完整,总觉得还有很多要说,还有很多要整理进去。好在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时间当口,还是改完了。真是书非借不能读也,文无死线不会发…

上文说了一些感受,继续说些思维模型和感想

价值网

以前一直很多人说价值链,value chain,但是鲜有人不断强调价值网。当然本身可能也是在商业决策的不同领域用到的东西。

2018年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应该是“价值网”吧?解决了我很多很多的困惑。

比如,曾经我是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去投ofo的。在我看来,ofo是一家提供“烂”产品和“烂”服务的公司,面对摩拜这家对于创新产品和创新模式非常执着并且已经实现的公司,为什么有人会认为200元都不到的体验不统一的烂产品会取胜?

后来想到了一个角度:就是为一个低端市场去服务的话是不可能用好产品的——因为ROI算不过来。

这里就有两个可能性促使投资人觉得ofo仍然有价值:

  • 短途(1km左右)的共享出行市场可能本身就是一个低端市场,摩拜天生就成本太高了,所以摩拜从第一天就判断错了。

  • ofo打算进攻一个和摩拜不同的市场,并且采用完全不同的收费手段?

事实上,第一种可能性应该不对:如果不是由于ofo的竞争,摩拜是赚钱的,所以用户是肯定能够也愿意花比较多的钱来使用共享自行车这种解决方案的。这个市场并不低端。

我认为整件事情阴差阳错就在,ofo并没有选一个摩拜2000元单车价格没兴趣进的市场:

  • 大家都在一线城市拼,ofo逼得摩拜必须要压低自己的车成本,ofo也被迫必须要提升自己的硬件和使用体验。事实上都没有在用自己的长板进攻对方而都是被对方逼得不断补自己的短板。

  • 大家也都在抢同一批客户,在车上面也是往成本怎么低怎么做,骑车体验上也无法保证,最后大家拼的其实是资本,战局收场不是很好看。

ofo完全有可以用上面第二种可能性来和摩拜并驾齐驱,相互隔离开:

  • 摩拜自建工厂,高成本优秀体验,走一线城市,白领高端人群,骑自行车是环保潮流的出行方式,秀逼格;

  • ofo整合原有供应链进行生产,推低价车,走省会城市或者各省经济较发达城市,普罗大众。就像后来哈罗做的那样。

会不会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大家都能活得更好?

同理,可以想想拼多多的价值是什么。淘宝天猫京东之外,是不是还有很多人想用电商服务但是用不起这么贵的?是不是这个领域,包含供应链到产品商配合物流体系,可以形成于一个独立于原来电商体系的独特价值网络?

走低端颠覆路径,走群众路线,走三四线城市。是不可以和前辈在同样的市场中竞争的。

企业界还有个说法,就是品牌从高往低做可以,从低往高做不行。其实也是一句经验主义总结的话。

实际上两个方向都可以,两个方向也都有成功案例。

比如淘宝去做了天猫,就是从低向高做的过程。短视频整个领域的发展,从快手向抖音的品牌和平台升级,也是一个从低向高做的过程。

比如英特尔做了奔腾之后做赛扬,就是从高往低做得过程。

其实本质是什么?高低品牌要能相互借力但是同时又要进行有效的市场定位隔离。比如很难想象奔腾直接做一个品牌叫奔腾III打低端市场。当拆分需求做细的时候,一定要找到特别的供给去匹配,所以后来奔腾做了赛扬。

独特的需求匹配独特的供给,才能形成独特的壁垒。

供给和需求

这个领域常见的一句话是乔布斯的名言“消费者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所以产品领域的很多问题就此被归类到需求分析的范畴,由产品制造商的策划和设计部门来通过各种调研和总结来提炼“消费者到底要什么”?

但是消费者始种不会要的是一种具体的产品,他只会有一大推的想法和需要完成的事情。事实上,就算分析出了非常精准的需求,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内容、产品、服务也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

我认为,商业思考不妨从“发现需求”更多地转化到“提升和优化供给”上来。

事实上,所有的产品(实体)、服务(线下)、内容(线上纯虚拟),都是供给。

商业创新本质上是在创新供给方法,而不是在“发现需求”,需求一直在那儿,不用被“发现”。

金融是关于未来预期的理论

所以可以说,金融人嘴里说出来的全都是虚幻的“故事”。

事实上,整个经济体系,关于经济系统的发展理论,或者说社会的发展理论,也统统都是建立在故事的基础之上。

但“故事”终究并非真实的客观世界,而只是某一些意见领袖对于事物的一些解读。包括你现在在读的这一篇。

证券行业有个奖,我觉得名字取得特别有趣,叫做水晶球奖。

水晶球是干嘛的?是巫师用来占卜的。fortune telling,通过一个水晶球,穿越时间,看见未来。

所以证券行业的分析师们如果客观清醒的话,应该都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和神棍其实差不了多少。

我自己反正一直觉得自己做的工作没啥实际的,主要就是预测未来这样,预测未来会那样。

关于未来,一定有一万种说法,事实上,现实世界的任何一个时间点向后看,都是三千世界,无数可能性。

任何的预期都可能在瞬间形成,任何的预期也都可能在瞬间破灭。

所以预期和预期之间、理论和理论之间、解释和解释之间,说不上谁对谁错,谁好谁坏。他们的本质都一样。

任何“故事”,都不值得被奉为“圭臬”,奉为无上的真理。

Nothing is true, everything is permitted.

金融市场有很多流派:

价值投资流派的世界观其实就相当于物理学领域的牛顿力学机械论,认为每家公司的价值是有个公式可以算出来的,就像宏观的天体间的关系和轨道,日月星辰的变化,都可以通过万有引力公式算出来一样。

所以价值投资流派的人眼里,其实是一个决定论的世界。

我个人比较偏好基于某个价值锚点的市场操纵理论。

我觉得金融市场从来不是客观的,金融市场永远是可被操纵和影响的。

就像每次索罗斯的大战都会利用媒体推波助澜一样。如果你深信一件事情、一个投资主题,一定要在自己完成这个行动之后迅速把预期“传染”给整个市场,造出声势。

这种方法一二级市场通用,二级市场做得太明显会被判“市场操纵罪”。

一级市场倒是很多人在用,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创造出趋势和投资主题,不会被定什么罪哈。

只不过有人用得好有人用不好,有人影响力大有人没什么影响力罢了。

选择大于努力

太显而易见了,我们这一辈投资人和创业者如果不是踏中了2014~2015年的移动互联网大浪,是不会有现在的成就的。

但是时不时我们仍然陷入了骄傲自满的情绪里。

我们仍然陷入了,我们其实既努力又聪明的思维定式里。

我觉得这个“成功=聪明(先天)+努力(后天)”的公式特别害人。

因为他完全把成功的推演逻辑论据全放在了你个人身上,好像解决了你自身的所有问题,“成功”就自然而来了。

当然不是。

因为如果不在一个时代的大潮中,我们任何人再聪明再努力也没用。

如果一开始就生在了索马里,你估计只有成为海盗了。

我们所有人的成就,看到的周边的企业家和公司的成就,都有一个超级大的宏观背景,而我们又经常忘了,好像我们呼吸的时候经常忘了空气的存在一样——中国在过去30年的改革开放中,全体中国人民辛勤奋斗、敢打敢拼,所带来的人类历史上超大规模的经济成长。

这点,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我们每个人都贡献了自己的绵薄之力,也都从这个过程中收获了小小的欢喜。

所以如果讨论人生选择,第一应该选择的,是“呆在哪个国家?”

要选择呆在那些欣欣向荣,人民勤劳刻苦,所有人都在拼命追求美好生活的国家。事实上,20世纪初的美国就是这样。而21世纪的中国,也是这样。

那么第二应该选择的,是什么呢?你应该马上就可以反应过来吧,是选择呆在哪个城市!

但是这其实是非常难选的,以前我们觉得北上广深好,现在各个省会都发展起来了,都不差。

人在城市里的本地资源积累往往要5~10年的周期,往往所谓的北上广深的白领回到老家也没有很多社会资源。所以对于当代的年轻人来说,其实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在北上广深35岁前在人生和事业上做出名堂,另一条就是回家乡和省会好好积累社会关系,伴随着第二波的家乡红利能有所发展。

第三选择呢?行业?职业?错!是与谁为伍,即呆在哪个圈子里。事实上,职业只是一个圈子。

人这辈子能够好好维护的人脉关系数,其实是个邓巴数,就是150人左右。原始人脑的进化跟不上现代社会极速拓展的关系网络。这150人的名额,扣掉亲戚同学朋友,大概跟你的事业相关的是个100个人的样子。(我自己去年年底做过总结,大概2018年认真拜访的,关系拓展维护的,50人左右,做得不够好。)

所以其实你的事业也就跟这100人真正有关系,你微信里面几千人其实都是你的韭菜,你不过就是每天生产些图片文字,对他们施加影响,不是真的有往来。

职业只是公司里面一部分人,包括你的上级、下级、平级,一般来说,是个20个人的梯队,再多人就没法管理了。同行有一批人,上下游合作伙伴一批人,这些人构成你对于所在行业的认知。

可以说,你对于自身行业和社会经济的理解,就是这批人输送给你的。你呆在一个好的圈子,你本人就好;你呆在一个烂的圈子,你本人就会慢慢变烂。

然后就是省市同乡会、校友会了,又有一批人,这算你的社会关系。

律师、警察、医生、老师在哪里?大概率只能通过社会关系和朋友关系找。这几类职业解决你除了赚钱之外在社会上生存的问题,而且往往在非常关键的时刻帮到你。

除了朋友兄弟伙伴这种关系,与谁为伍还有一个重要的话题,就是亲密关系的构成。与哪个人结成利益共同体,往往也是除了国家城市家庭投胎之外,很重要的二次投胎。这个人的思考行为方式,喜怒哀乐,利益往来,都会最直接的影响到你。这个问题很重要,但是我也没有太好的筛选方法,只能说以后有机会再分析了。

所以其实你的人生就是这一系列选择的结果,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其实只有自己能够负责,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就要收获正确的信息和经验,而这又是一个再次的正反馈过程。

一定要主动选择,正确选择,多呆在正确的圈子里,努力思考每一次决定,收集最多正确的信息。才能保证人生上的轨迹不会因为微小的偏差而逐步远离正确的航道。